
2025 WAF世界建筑节公布入围名单,中国景观篇
世界建筑节(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简称WAF)是国际建筑界规模最大、声望最高的盛事之一,每年在不同的城市举办,将世界各地的建筑师、设计师集聚一堂。
2025 WAF世界建筑节(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于7月7日公布入围(Shortlist)名单!据官网数据显示,本届WAF世界建筑节收到651份参赛作品,经过国际评委评审,共有404份作品入围。其中景观设计项目12个。
项目名称:与水共生:信江生态廊道 Embracing Flood: Xinjiang River Ecological Corridor
建筑设计:土人设计 Turenscape
业主:上饶市农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Shangrao Agricultural, Cultural,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Group Co., Ltd.
项目地址:中国 China
图源:土人设计 Turenscape
上饶市信江生态廊道盘活 102 公顷洪泛区,将其打造为兼具生态功能与休闲价值的活力空间。项目以海绵城市理念为核心,不抗拒季节性洪水,而是接纳水的动态力量,在提升防洪韧性、修复原生栖息地的同时,实现全年公众可达。
这片 3 公里长的区域曾因入侵物种和无序耕种退化,且常遭季节性洪水侵袭。项目通过 “蓄水” 与 “造岛” 策略重塑生态:在退化区域构建多孔景观存水滤污,将低洼地带改造为多样湿地生境,借季风滋养形成动态景观,既自然调控洪水,又丰富生物多样性。
廊道采用 flood 适应性设计:高架步道可抵御 50 年一遇洪水,下层三层栈道随水位变化调整,最低层在雨季淹没; waterfront 平台与观景台融合休闲与生态教育功能。当地材料与预制构件的使用,确保了低成本、耐水且易维护的特性。
作为以自然为基础的创新方案,该廊道平衡防洪、生态与休闲需求,成为区域地标,为全球易涝城市提供了可复制的洪泛区修复模式,彰显了与水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项目名称:成都交子人行桥 Chengdu Jiaozi Pedestrain Bridge
建筑设计: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China Southwest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rp.Ltd
项目地址:中国 China
成都交子人行桥再度让 “桥梁” 成为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
该桥位于成都 —— 这座以宜人气候、深厚文化底蕴及市民悠闲开放生活方式著称的城市。成都的桥梁历来不仅是河岸通道,更是活跃的城市公共空间,此项目旨在重拾 “桥” 的意义,重塑人与河流及地方文化景观的联系。
作为拥有 2200 万人口的超大城市 CBD 核心区建筑,桥梁横跨成都 “母亲河” 锦江,连接曾被河流分隔的绿轴公园与两岸金融区。其 116 米的桥身由 9 个悬臂圆盘单元构成,桥上绿植繁茂,单元间预留空隙,使人工建筑与河流自然韵律相融,形成 “桥园综合体”。
这一立体步行桥是区域慢行系统的关键枢纽,既能疏导高密度人流,又满足公共空间需求。9 个圆盘单元构成 9 个特色活动区,涵盖露天剧场、观景台、戏水区等功能,为周边社区注入活力,节庆时更成为 CBD 公共生活的热闹聚集地。
在同质化的现代城市背景下,这座 “漂浮公园” 兼具理性规划与创意设计,既契合城市肌理、提升密集区通行效率,又孕育了丰富的桥上生活场景,散发着城市温度,彰显绿色基础设施的人文精神。
项目名称:阿里巴巴西溪园区 Alibaba Xixi Tech Campus Landscape
建筑设计:ASPECT Studios
业主:阿里巴巴 Alibaba
项目地址:中国 China
图源:Wangwenjie
阿里巴巴西溪园区景观(Alibaba Xixi Tech Campus Landscape)占地 26 公顷,规模堪比伦敦海德公园,在高密度园区环境中重新定义了生态融合。其核心是 “BioHabiNet” 理念 —— 通过生物亲和生态系统、多样栖息地与互联网络的结合,构建多层次生态体系。
项目在多层停车楼顶部打造了繁茂生态系统,凭借智能工程、优化土壤深度和适应性种植策略,在原本无生命的区域创造出生物多样的栖息地。园区的 “减碳大脑”(AI 驱动系统)优化能耗,“光环 canopy” 则以太阳能反射面和热容量调节微气候,强化可持续性。
为满足 3 万名员工需求,设计通过深度用户参与,打造了户外会议室、空中花园、社区农场等多样空间,促进交流与幸福感。生态方面,精心设计的生物洼地和中心湖实现雨水收集利用,原生植物吸引了鹤、豆娘、青蛙、雀类等多种生物,支持本地传粉者。
“季节编排” 让景观随季节动态变化,探索路径、露天剧场、空中环道等丰富体验,加上 FIFA 认证足球场等设施,凸显对员工健康的关注。项目连接杭州 broader 生态,在高密度环境中树立了城市韧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典范,展现了科技与自然共生的创新实践。
项目名称:香港太古坊 Taikoo Place
建筑设计:Gustafson Porter + Bowman & Urbis Limited
业主:太古地产 Swire Properties Limited
项目地址:中国 China
图源:© Vivien Liu / Studio UNIT OR © Urbis Limited OR © Gustafson Porter + Bowman
香港太古坊(Taikoo Place)是香港重要的商业枢纽,其 2.3 公顷的景观总体规划通过精心设计,显著提升了公共空间品质,为办公人群及社区带来优质体验。
作为围绕两座新高端写字楼的城市更新项目,这里串联起一系列花园与广场 —— 既有适合亲友小聚的临水私密空间,也有可举办文化活动、音乐会和户外市集的活力步道。太古广场以纵向水池与叠水相连,呼应鲗鱼涌的码头历史;太古花园则设互动水景,营造静谧的休憩氛围。
项目注重生物多样性:选用本地苗圃培育的原生树种,引入具有风水意义的原生林地物种,通过乔木、灌木、蕨类等分层种植,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灯光设计也尽量减少对生物的干扰。线性空间搭配石材铺装,与写字楼大堂无缝衔接,为行人提供多样的休憩、社交场景。
石材打造的狭长水景融入地域工艺元素,借由数字建模实现复杂造型,兼具美观与环保。项目以亲生物设计重建人与自然的连接,在多项可持续评估中获最高评级,成功在香港的高密度环境中打造出宜居空间,彰显健康与幸福的城市理念。
Copyright: 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