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城市公共绿地的软硬质界定往往受限于定性的要求,比如如果定义为公园绿地,则硬质比例不能超过1/3;如果定义为广场绿地,则软质比例不少于1/3。要么明显的绿地,要么明显的广场。
硬质的比例直接关乎空间的实用性和活动承载能力。而恰恰生活中有很多公共空间的界定很难以广场还是公园来界定,因为既需要在高密度人居环境中提供活动空间,亦需要发挥绿地的生态价值,那么到底是绿地上的园路铺装,还是广场上的绿色种植。今天的三个案例讲的是后者。
1. 贝利广场(mvva)
位于康奈尔大学内的贝利广场,占地一英亩大概4000平米,原本作为停车场的功能已经逐步弱化。一方面加强整个校园绿地空间东西向链接的需求与校园发展思路一致,另一方面该地区确实需要户外积聚的活动空间。贝利大厅(北侧的建筑)是大学里最大的教室,来往众多的师生为场地提供了热度提升的可能。因此方案设计也与大厅的流线、集散需求相辅
贝利广场以石头、木头、水和当地植物为元素,将一英亩的地面停车场改造成富有活力的大学公共活动区域。
材质选择,广场的铺路模式表达了场地自然循环的愿望线,采用了两种类型的青石石材:一种平滑整齐,另一种明暗对比明显。两种石材呈板块分割与空间边界的语言一致。
空间限定,大型中央空间的边界由一个巨大的石头喷泉、大型木椅、密植的种植池和贝利大厅的大入口楼梯共同界定,且每个绿地的形式与层次——母题式出现。广场边缘密集的植物提供了与周边道路的分割屏障。
贝利广场也赢得2008年建筑石材学院塔克设计奖。
2. 波士顿儿童博物馆(mvva)
波士顿儿童博物馆和史密斯家庭海滨公园的建设,旨在提供一个让儿童参与的户外滨水活动空间。儿童广场位于博物馆新的正立面,也紧邻着公共港口前走道的木板路。
因此方案既要保证创造了一个多样化和标志化的空间,旨在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和视觉感官;又要保证滨水空间的公共可达性。
桥头的奶瓶咖啡馆位于河路交汇处,因为其特有的标志性从很远的街道就可以看到,既是博物馆的引导物也是造型化的服务设施,是整个广场的桥头堡。
那么如果拆解方案,可以理解成这三个部分:
1 硬质区划与功能构成
2 软质绿地与活动结合
3 城市交通与场地衔接
硬质场地被划分成4块区域,同时被称为聚集空间。其中3块与建筑出入口关联,提供了建筑各个出入口的集散空间,直接通过设施的添加确定不同场地的功能,考虑周边场地流线组织,功能上要可以提供参观者团队餐饮、娱乐,以及博物馆发起的户外活动空间。主要结合硬质广场的功能构成:牛奶瓶电影、户外咖啡、活动帐篷、座椅矮墙、露天看台、座椅等。另外1块则作为入口门户。
场地内的绿地并不多,也符合广场活动空间的特点,主要构成由一个小植物园和5组树池种植组成。自然活动空间为儿童活动提供光影和奇特的玩乐机会。
主要元素为:本土植物园、垂柳树、巨形大理石、竹子等。
3. 哈德逊公园大道(mvva)
纽约的哈德逊公园大道(2010-2015)的建设契机应该相同于国内的房地产开发,通过公共空间的打造来提高周边土地品质与价值,下图应该可以很好的诠释这个意图。哈德逊公园和林荫大道是曼哈顿中区最西侧新社区的中心。设计者运用了时下纽约公共空间备受喜爱的景观元素来提升绿地吸引力,以小绿岛的嵌入来反向界定通行流线,借助小绿岛边界的凹凸变化来创造停留空间。而硬质上的座位、高大的树木、开放的草坪、种植的小岛界定出一个个游戏空间、公共艺术和喷泉,使公园成为一个舒适、受欢迎的、非常有空间个性的城市目的地。
Copyright: 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