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安妮·拉卡顿和让-菲利普·瓦萨尔(Anne Lacaton& Jean-Philippe Vassal)
2021年普利兹克奖于3月16日晚揭晓,“建筑界诺贝尔奖”花落安妮·拉卡顿(Anne Lacaton)和让-菲利普·瓦萨尔(Jean-Philippe Vassal)。这是继2020年两位爱尔兰女建筑师获得殊荣后,优秀女性建筑师的又一次重要登顶。其中,安妮·拉卡顿是首位获此荣誉的法国女性建筑师。
她们是谁?
安妮·拉卡顿,1955年生于法国圣帕尔杜。
让-菲利普·瓦萨尔,1954年生于摩洛哥卡萨布兰卡。
相差仅一岁的两人相识于20世纪70年代,那时她们正在法国波尔多国立建筑景观设计学院求学。随后,拉卡顿赴波尔多蒙田大学攻读城市规划硕士学位,而瓦萨尔则前往西非尼日尔从事城市规划实践。期间,拉卡顿常去看望瓦萨尔,西非尼日尔这个沙漠之国带给她们直接刺激,藉此成为二人设计观念之源起。“我们在尼日尔学到的恰恰就是如何在建筑中制造情境和创造空间。最终你使用的工具变得更加开放。任何东西都可以变得有趣,只要它有用、适合、并与制造情境的方式相契合。”正是在这个环境中,她们亲眼目睹当地人如何在材料有限的情况下将原先不可能居住或工作的地方转变为适合场所,这为她们日后惯用简单材料创造适用空间的秉性打下基础。
▲1984 草棚,尼日尔尼亚美 © Lacaton & Vassal
1987年,两位在巴黎成立法国拉卡顿-瓦萨尔建筑事务所(Lacaton & Vassal)后,正式缔结合伙人关系,30年超长待机使得她们深谙建筑之奥,既有温情与敏锐,亦含坚韧与宏大,在她们的建筑世界里,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的人本主义精神与建筑领域的理性逻辑巧妙契合,气质独到。一系列可持续性住宅项目助其在全球斩获赞誉,并于建筑强林拥得一席之地,而这次普利兹克奖的荣耀加身,无疑更进一步提升了此专属印记。此类实践,正是对当下全人类生存危机急降的最佳回应,亦是城市化加速的客观现实下人类重燃希望的小小火苗。
▲2012/2002 东京宫当代创作展场,法国巴黎 © 11h45
由内而外的设计观念贯穿她们的建筑实践始终,如两人第一次合作的草棚,能在竣工后两年时间内任凭风吹而屹立不倒。东京宫(法国巴黎,2012年)的空间修复口碑甚佳,不仅室内面积增加了20,000平方米,并确保建筑物每个区域都保留下来。敦刻尔克海滨区重建项目中,相较填满所有空间而失去建筑留白,她们选择复制一座形制、体量相同的建筑,两者可独立运作或共同发挥功用,并通过位于结构空隙间的内部通道连接起来。
▲2013 北加莱海峡大区当代艺术基金会中心,法国敦刻尔克 © Philippe Ruault
“好的建筑应该是开放的—对生活开放,为提升人们的自由度而开放,让任何人都能够在其中做自己要做的事情。它并不是为了展现什么或者强加于他人的,而是应当是熟悉、实用和美观的,并且能够静静地为在其中每天发生的日常生活提供支持。”安妮·拉卡顿(Anne Lacaton)说。让-菲利普·瓦萨尔(Jean-Philippe Vassal)则表示:“我们的工作是解决约束和问题,并找到可以引发使用、情感和感觉的空间。尽管这一切曾经如此复杂,但在这个过程以及所有努力的最后,其结果一定要轻巧而简单。”
为什么是她们?
先看官方给出的评审致辞:“他们的建筑作品对我们这个时代的气候和生态紧急状况以及社会窘困做出了回应,尤其在城市住房领域,并由此重新点燃了现代主义建筑师改善大众生活的希望和梦想。”
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会主席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则说:“今年,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感知到自己是整个人类的一份子。无论是出于健康、政治还是社会原因,都需要建立一种集体意识。就像在任何相互连通的系统一样,对环境公平,对人类公平,也就是对下一代公平。拉卡顿和瓦萨尔在精致中体现激进,并且在细微处彰显细腻和胆识,在尊重建筑环境与直截了当的方法之间实现了平衡。”
2018年,中国首位获得普利兹克奖的建筑师王澍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普利兹克奖的评选标准一直都是“好的建筑”。
那么,什么是“好的建筑”?或者说,普利兹克奖倡导的“价值观”是什么?
安妮·拉卡顿(Anne Lacaton)和让-菲利普·瓦萨尔(Jean-Philippe Vassal)的建筑实践或许就是答案之一。
▲2020 住宅与办公综合楼,谢讷堡,瑞士日内瓦 © Philippe Ruault
▲2019 达喀尔拉科斯特酒店(待完成内部装潢后开业),塞内加尔达喀尔 © Lacaton & Vassal
▲2017 G、H、I座大楼改造,大公园,530套公寓,社会住宅(与弗雷德里克·德鲁沃、克里斯托弗·胡廷共同完成),法国波尔多 © Laurian Ghinitoiu
▲2016 96套中层公寓,社会住宅,法国索恩河畔沙隆 © Philippe Ruault
▲2016-2014 40套中层公寓改造,社会住宅,法国圣纳泽尔 © Philippe Ruault
▲2015-2014 59套低层公寓,内珀特花园,社会住宅,法国米卢斯 © Philippe Ruault
▲2013 129套公寓,乌尔克-饶勒斯学生和社会住宅,法国巴黎 © Philippe Ruault
自1979年至今,普利兹克奖42年间共授予48名建筑师大奖。曾经,它更多地关注大咖建筑师。后来,风向改变,不再单纯从传统建筑学角度出发,而是将大部分关注点放建筑对社会产生的人文价值上,指向着更深刻的问题。
尤自2012年王澍摘得桂冠后,普利兹克奖就大踏步开启全球化战略:2014年授予日本建筑师坂茂,2016年是智利建筑师亚力杭德罗 · 阿拉维纳,2018 年获奖的是印度建筑师巴克里希纳·多西,2020年则是爱尔兰的伊冯·法雷尔和谢莉·麦克纳马拉。这些获奖建筑师们,皆擅长以建筑回应本地需求,注重环保和务实可持续。整个世界的建筑一直处于变化发展中,面对不可逆的“全球化”,普利兹克奖呈现出谨慎且开放的文化态度。其定义下的“好的建筑”不再是建筑师们“精英化”的代表作,而是更强调不同地理和文化背景下建筑师们应对社会变化的策略和思考,通过挖掘建筑的地域性及其背后的文化价值,发现世界性社会矛盾及问题。
▲2013 多功能剧场,法国里尔 © Philippe Ruault
▲2011 53套低层公寓,社会住宅,法国圣纳泽尔 © Philippe Ruault
▲2011 100套公寓改造,普雷特大楼(与弗雷德里克·德鲁沃同完成),社会住宅,法国巴黎 © Philippe Ruault
▲2010 23套低层公寓,社会住宅,特里尼亚克,法国圣纳泽尔 © Philippe Ruault
▲2009 南特国立高等建筑学院,法国南特 © Philippe Ruault
▲2008 波尔多大学管理科学系,法国波尔多 © Cyrille Marlin
▲2007 Aue展厅,第12届卡塞尔文献展,德国卡塞尔 © ack-online-de
▲2007 北维勒班特展馆,法国巴黎 © Philippe Ruault
▲2005 14套住宅,社会住宅,法国米卢斯 © El Croquis
▲2005 Keremma住宅,法国特雷兹 © Lacaton & Vassal
▲2002 办公楼,法国南特 © Lacaton & Vassal
▲2001 格勒诺布尔第二大学艺术和人文科学大楼,法国格勒诺布尔 © Philippe Ruault
虽然当下普利兹克奖已很难再让人激动,但它对国际社会和建筑未来的关注仍然传达出很多极具前瞻性的思考与判断,带给中国建筑的深刻影响更是绵亘恒久。
建筑艺术的推进源于生活,时代不同,人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也将不断转换,普利兹克奖是在建筑的历史与当代间产生对话,当建筑自身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更具社会性时,这个奖项的价值观自然不会只停留于技法评判。
显然,普利兹克奖早已鼓足勇气面向未来。
Copyright: 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