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通过对石材最原始的形态 :“晶体结构”的解读中获得了新的建筑语言。
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收集并保护了大量的化石文物,此博物馆被用于展示化石的历史和研究化石的自然科学。建筑师在对原有的办公楼空间的改造设计中包含了两个巨大的挑战:第一,如何区隔和连接内部办公和开放展览这两种对立的功能空间;第二,原建筑办公区主要靠内部中庭采光,博物馆功能的介入势必使原先十分有限的办公采光更加紧张。
古老岩石最先出现在大陆内部的结晶基底之中,这些古老的晶体经过长时间地壳变化产生的高温、高压、混合、沉积,最终形成现在石头的样子。建筑师通过对石材最原始的形态:“晶体结构”的解读中获得了新的建筑语言。建筑师在中庭中引入三个相互穿插的晶体,它们有如金字塔般的锥筒,其倾斜的上外表面可以将一部分天光反射到中庭四周的办公室里,而在筒内,另外的一部分天光则可以直达一层的博物馆大堂。围绕着这些垂直通高的晶体,一些横向的晶体与中庭纵向的晶体生长、穿插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个的化石展厅,展厅的布局根据展览的时间和故事线索行进展开。这些水平的晶体沿着自身的生长方向也把一部分外立面上的室外的光线引入到博物馆展厅室内——最终这些横竖交错的晶体将光线、展览功能交织在一起。
最终的改造呈现出这样一种形态,即之前横平竖直的楼板仿佛被多个晶锥方体穿透,原本正交系统的梁柱空间被转换成一个个神秘发光的晶体空间,当这些沉重的物体漂浮起来时,反重力空间将观众置于一个未知的空间中,仿佛直接来自一部科幻电影。中庭空间被晶体的内和外分割成博物馆和办公两个功能,博物馆内部呈现出不停生长的晶体内部的复杂交错。在这里,原始的石头晶体转译成的空间正在与作为展品的远古化石进行着跨时空对话。
博物馆整个空间没有多余的装饰,用最原始的表达方式记录沉积亿万年的古生物印记,只使用了一个简单的构成元素——墙壁,这种简单性带来的是空间、尺度和光线体验的前置。墙壁不再仅仅是功能的分割界面,它的使用被重新创造:不仅带来平静冷峻的洞穴般的气氛衬托年代久远的地质化石展品;晶体的墙壁内部是博物馆的天花,墙壁外部承载了办公楼层的反光板功能,同时间隔了公共和私密两个分区。
由于墙体使用了大量倾斜的表面构成,所以空间无法用传统的二维坐标轴方式来进行表达,角度标注也无法精确地传达这些空间当中的面和线,建筑师最终采用了三维坐标系的方法对图纸进行标注,而施工现场则使用全站仪对三维空间坐标点精确还原,确保每个线条的精度,才不会导致任何一个放样点错位就会影响到其它相关平面的精度。整个项目的材料低调朴素,为的是凸显空间中的光源对空间形体的塑造,为这些来自远古的化石提供了合适的展览环境。
关于设计师
卜骁骏为时境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及合伙人,获得清华大学建筑学学士及哈佛大学建筑学硕士,纽约州注册建筑师,自2009年成为美国LEED认证专家。他在建筑实践中一直保持着极高的热情探索当代建筑语言的边界,聚焦于材料,空间,参数设计以及建设工程之间的内部联系。落成项目多是与文化和社区相关的公共建筑,如曲靖五馆项目、北理工文体中心项目、广西老年活动中心、英良档案馆、五里春秋泛文化艺术中心和英良化石博物馆,获得了多项国际大奖及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认可,在2019年获得美国Best Of Year大奖,香港Perspective Trophy Awards 奖项,意大利A’ 设计金奖,在2018年获得德国国家奖、Tucker Design Awards 天然石材设计大奖等。在实践领域之外,时境建筑应邀参加很多国内外的展览及讲座活动。他和张继元目前任职清华大学建筑系客座教授。
张继元为时境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及合伙人,获得库柏联盟建筑学院建筑学士及哈佛大学建筑与城市设计专业硕士,纽约州注册建筑师。她的理论研究关注文化遗产的跨学科性质及其对建筑领域的影响。她最近进行中的研究探索关于丝绸之路的文化影响之下的中国农村的建筑和城市化。她在建筑实践中始终保持着对探索当代建筑语言边界的高度热情,试图从对场地的批判性分析中阐释建筑,从相对单一的现代建造模式的对立视角出发,将历史回归人文的整体,将建造重新引入建筑。落成项目多是与文化和社区相关的公共建筑,如曲靖五馆项目、北理工文体中心项目、广西老年活动中心、英良档案馆、五里春秋泛文化艺术中心和英良化石博物馆,获得了多项国际大奖及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认可,在2019年获得美国Best Of Year大奖,香港Perspective Trophy Awards 奖项,意大利A’ 设计金奖,在2018年获得德国国家奖、Tucker Design Awards 天然石材设计大奖等。在实践领域之外,时境建筑应邀参加很多国内外的展览及讲座活动。她和卜骁骏目前任职清华大学建筑系客座教授。
Copyright: 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